
2020年我們經歷了新冠疫情,但在復工復產工作得到順利推進的情況下,公司產銷反而有所上升,產銷協同性亦提升明顯。2021年開春,因為生產資金到位,公司生產力得到有效釋放,解決了往年因備貨不足,交貨期太長而丟訂單的困境。
發展30年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廣州數控的前身是集體企業華南電子廠(以下稱“華南電子”)。1987年,廣州自動化研究所應廣州市政府牽線,要將研究所研究的一項數控技術成果移交給企業進行孵化和成果轉化。因緣際會之下,華南電子承接下了這項技術,并成立10人專項技術小組以便研究和吸收。
3年后,也即1991年,華南電子順應廣州市發展新工業的號召,抽調20余名員工,于廣州市荔灣區成立了廣州數控設備廠。
廣州數控成立后,因為缺乏資金和渠道,僅租賃了一處面積達628平的小區內的商業用房用以辦公和生產。
1992年, GSK928車床數控系統研發成功,廣州數控從此開啟了機床改造業務。但因規模較小,為了擴大銷售,公司只能與廣州第四機床廠開展合作,借用其場地及渠道進行推廣銷售。
1991年至1995年,廣州數控獲得了廣州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為廣州國有企業進行機床數控化改造。至1995年,累計改造機床數量近500臺!
1997年,改革的東風吹到了廣州,荔灣區國資委對所管理的符合要求的國企進行改制,其中便包括了廣州數控設備廠。改制期間,廣州數控流失了重要人才,公司發展遇到不小阻力。由此可見,人才對于一個公司的發展是多么重要!
轉機是在1998年,公司接連吸收了兩項數控技術,研發出GSK 980T數控系統及DA98伺服驅動,為公司在數控行業的深耕發展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2000年,廣州數控改制成功,正式更名為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從此公司發展邁入新篇章!
改為民營股份制的廣州數控人才緊缺,發展受制,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們迎來了幾次重大的發展契機。
2003年,我司開發團隊與北航技術團隊合作,研制出了GSK 980T數控系統的軟件替代品,擺脫了對外采購系統軟件對生產的掣肘。
2005年,我司開發團隊與北航技術團隊再次合作,成立GSK 25i數控系統項目小組并成功研發GSK 25i系列數控系統。
2007年至2009年,多位重要政府領導攜重要項目到我司視察,廣州數控開始承擔多項工信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部863科技計劃課題,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廣州數控從荔灣區的街道集體小廠發展到今天擁有三個園區,來之不易,既有歷史的巧合,更有堅持的必然,值得大家倍加珍惜和呵護,并承擔各自的使命,推動廣州數控早日步入偉大企業行列!
迎難而上 砥礪向前謀未來
隨著公司產品種類和產能的增長,只有125畝地的第一產業園區已無法滿足生產需要。于是第二產業園區和第三產業園區相繼開始籌建。如今第二園區已投入使用,第三產業園區仍在建。
想當年,由于廣州數控知名度不高,且社會對于數控行業認知度欠缺,公司申請第一產業園區的用地時申報了250畝地,結果只批下來一半。而僅僅過了幾年時間,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再申請用地時,已經能直接拿到預留地了。
這說明,只要我們認真經營,不斷努力奮進,公司就能不斷強大,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但我們在得到這些支持時,我們也有更大的社會責任來回饋各方的期待。
從承接數控技術的孵化產銷,到大刀闊斧地改制發展,從艱難困苦的創業謀存,到迎難而上的深耕壯大,廣州數控始終牢牢抓緊發展機遇,深耕技術,謀求發展。
以往,廣州數控確實得到了不少機遇,但未來的發展還得靠我們自己。我們需要有能靜得下心,深耕數控技術和技能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發光發熱,不斷為公司、行業輸送技術與能量。
廣集人才 凝心聚力 筑發展砥柱
過往30年,廣州數控的發展得益于機遇的到來,更是歸功于無數廣數人的拼搏奮進。未來,廣州數控要更進一步,同樣得靠人才的聚集。
目前,數控行業內的專業性人才流失嚴重,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人才終身戰略,通過建造自己的再教育大學,從全國各地的高校吸收生源,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具有勤奮精神的專業數控人才。
按照目前的設想,可以按照五大板塊進行教學。這五大板塊分別是:
- 全電動注塑機的研發生產
- 機床再制造
- 加工制造
- 機器人集成
- 機器人總裝及部分數控系統的生產
這是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情,它可以為公司和行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是廣州數控對來自社會各方的期待的回饋,也是廣州數控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轉型升級 應勢而起開新局
第四次工業革命滾滾而來,中國制造業升級迫在眉睫,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成了傳統制造企業的必然選擇,數控行業前景依然廣闊!
勤奮30年,廣州數控將依托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全電動注塑機、廣數大學四大板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做深做細!未來更精彩,愿各位廣數人能同廣州數控一起再起步!